一文搞明白DA 是否会侵蚀以太坊叙事?

访客 10个月前 (01-24) 阅读数 163 #区块链
文章标签 前沿文章

作者:Lanli 来源:X,@yorkzhong

1. 模块化区块链的组成部分:

⇒执行层:Rollup/ L2/L3,执行用户/智能合约所需的计算,理解为一台计算机

⇒DA:执行层的所有原始交易确保在这里进行存储,以待后面校验和确认,可以理解为数据库

⇒结算/Settlement:校验/确认/Finality,用户可以在这里发起反驳,需要用到DA里存储的执行层原始数据

⇒还有一层是共识层:这个主要是Layer 1的内容,在这里不赘述。

2. 三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栈或者代表产品:

执行层主要有:

⇒OP Stack

⇒ZK Stack

⇒Cosmos Stack

结算/Settlement大约有3种:

⇒Eth layer1

⇒Dymension (与Celestia合作的settlement)

⇒Layer2本身 (例如Arbitrum,可以作为次一级Layer3的settlement)

DA大约有5种:

⇒ETH blob/ Danksharding

⇒Celestia (独立的去中心化DA)

⇒Near DA

⇒EigenDA/MantleDA (利用 ETH restaking的DA)

⇒中心化DA (Validum模式)

图1是一个Near做的不同DA的比较。这里以太还有一个终极状态的danksharding没在里面,当然也合理,因为以太暂时还没确定danksharding 的时间表(坎昆升级是4844, prototype Danksharding)。

从技术角度,以太Danksharding和Celestia是最去中心化的,因为都用到了抽样技术,这样降低了节点的性能要求的同时可以做到大带宽。

EigenDA次之,也用到了抽样,但是EigenDA是寄生于以太,其节点数是以太的子集。

其他的应该没用到抽样,例如NearDA的去中心化程度就相当于Near Protocol的去中心化程度。

3. 模块化区块链的组合方式:

以上大约创造了3 * 3 * 5 = 45种可能的组合,例如:

⇒Arbitrum: OP(执行层技术栈)+ETH L1(结算层)+ETH blob(DA)

⇒Mantle: OP+ETH L1+MantleDA

⇒XAI: OP + Arbitrum L2 + 第三方DA

可谓百花齐放

4. 不同模式的安全性差异

这些不同的组合有什么区别?除了费用和TPS上的区别之外,以太系当然会维护以太的“正统性”,比如Vitalik认为如果不用以太的DA,那么以太没法保证资产能够安全撤出。而他把所有除了以太DA之外的方案统称为"Validum"。(图2)

当然这是一家之言,不过用“短板理论”,比如说你在以太上结算,但是DA却用了另一家(比如near),那么你实质上得到的是Near级别的安全,因为取安全的最小值。

另外一个角度,Celestia的理念之一是轻settlement、重DA、重社会层(哈,就是社区)。

比如说,你是一个celestia上的RU,然后项目方作恶了,这时“社区”可以选择用celestia上的DA做一次硬分叉,完全重构这个链。这也是一个角度吧,不过听起来像是核威慑。

5. 未来的结算层

以下为个人推测,仅作参考:

未来的结算层将十分稀有,大约2-3个主要的结算层。这里涉及几个问题:

⇒资产的跨结算层的跨链仍将会是难题,但是在同一个结算层内的资产跨链相对容易做到安全。

⇒更复杂的是互操作问题。首先互操作是未来必然的一步,web2互操作性非常强,很难想象web3的未来是不能互操作的,那将是极大的退步。而互操作,将要求同一结算层,不同结算层之间因为finality、协议没法协同一致,所以不能进行互操作。Cosmos的IBC也主要强调是IBC体系内的互操作。

⇒另外,结算层的去中心化成本和经济安全要求较高,所以大约只会有2-3个吧。比特网是否能成为结算层之一,还待观察。目前了解到的是比特币的utxo模式尚不够支持做结算,也许未来升级后可以。

6. 未来的DA层

DA层可以已经如雨后春笋出现,核心内容是DA 并没有那么难。最简单的一个单机就可以做DA,最复杂的如Celestia 那样做抽样下的去中心化。

顺便说一下,用抽样模式做的去中心化,节点越多带宽越大(想象一个p2p电影下载网络),这块也是具备网络效应的,所以我认为最终不会有太多这种“去中心化抽样的DA”。

但是其他形式的DA则没有限制,可以有无数个。

在这里我们可以打个比方,DA就是存储,占据成本又很高。如果你不严格的要求以太级别的安保服务,选用哪家DA就是一个成本和安全之间的衡量。

原则是:价值越大的服务,DA应该尽量安全。

因此,未来的DA也许是分散的。即使如此,也许有7-8家主要的DA也许就够用了。

7. 对以太的叙事影响(个人推测)

如果未来的DA层很分散,那岂不是对以太不利?

DA的壁垒确实不是很高,以太的DA有其优势,但也确实存在价格高的问题。但是以太DA仍然可以像苹果那样吃掉最高端、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市场。

以太的未来叙事应该是L2的互操作性,就是说,在以太上的layer2之间,是可以互操作的。这个应该是别的公链很难硬蹭的。

互操作是否能有价值捕获?当然可以,其实ATOM 2.0的 白皮书已经给了一些idea,以太再次借鉴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总之先有价值后,捕获总是不难的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喜来顺财经立场。
未经喜来顺财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